匠心筑梦 专业护航丨中国建研院全过程咨询团队以专业技术力量助力大阪世博会中国馆精美呈现(二)

10月13日,2025年大阪世博会圆满落下帷幕。在半年的展期中,中国馆累计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位政要与知名人士走进馆内,体验中国文化的多样魅力。开馆期间,除深圳市外,还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在此举办活动周或活动日。川剧变脸、敦煌舞蹈、编钟、皮影、少数民族歌舞等非遗表演接连上演,使中国馆成为园区内最具吸引力的展馆之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国参展大阪世博会工作,在中国贸促会的带领及相关部委的指导、支持与帮助下,中国建研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出色地完成了中国馆项目全过程项目管理、工程勘察、方案深化设计、工程设计、展陈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招标代理与采购咨询及全过程造价咨询、工程监理、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等全过程咨询工作,助力中国馆成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璀璨窗口、彰显大国形象的生动名片、展现中国建造实力的前沿阵地。在本届世博会,中国馆获得大型自建馆展示金奖,这是中国在海外参加综合类世博会以来首次获得金奖,实现历史性突破。

本期聚焦大阪世博会中国馆项目建设等工作,一同探寻中国建研院大阪世博会中国馆项目全过程咨询团队的专业力量。他们不仅是工程勘察设计领域的实践者,更是中国文化与建筑技艺的传递者,通过全周期服务让中国馆既具国际视野,又饱含东方韵味。

全过程工程咨询团队专家简介

袁彦廷

中国馆全过程咨询项目建筑专业负责人

袁彦廷,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建研院建筑设计院主任建筑师。长期从事建筑设计相关工作,参与负责完成10余项重点工程。

与日本合作设计单位推进项目期间,我深刻体会到跨国协作的挑战与价值。在设计阶段,面对设计规范差异化问题,我们通过定期视频会议、现场交流、邮件往来等方式不间断沟通,逐步解决中日两国标准、材料、构造等多层面的差异,不仅提升了团队跨文化沟通能力,更加强了对当地标准与文化的理解。在报批报审阶段,通过对日本审批流程的系统研究、双方设计团队的协调配合以及与世博协会、大阪府、GBRC图审机构的多次交流,高效完成了本地化合规设计。施工配合阶段,通过组织中日技术交底会、联合现场巡检、材料比选认样和借助BIM模型可视化交流等,逐一解决施工难点,确保设计意图准确落地。未来,我将把此次经验应用于更多跨国项目,建立标准化协作流程,以更高效的全球化视野推动建筑设计与工程管理的创新突破。

——袁彦廷

邹焕苗

中国馆全过程咨询项目结构专业负责人

邹焕苗,一级注册结构师,正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建研院建筑设计院副总工程师。长期从事建筑结构设计与工程咨询工作,参与负责完成40余项大型工程项目,获国家与地方各级奖项10余项。

非常荣幸作为结构专业负责人,全程参与了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从设计咨询、工程建设到运营保障的全过程服务工作。随着中国馆的圆满闭馆,并斩获中国在海外世博参展史上首个“展示金奖”这一突破性荣誉,过往付出的所有努力与汗水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内心充满了由衷的喜悦与自豪。能够为中国馆这一国家名片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我深感荣耀。回顾这段历程,从图纸上的精密计算,到工地中的严谨建造监督,再到运营期间的可靠保障服务,我始终以专业保障和守护安全,用责任构筑精品。这段宝贵的经历所赋予我的专业知识、项目管理能力与综合素养,将始终激励我在未来的工作中砥砺前行,继续为打造更多精品工程而不懈奋斗。

——邹焕苗

曹源

中国馆全过程咨询项目暖通专业负责人

曹源,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建研院建筑设计院副总工程师、设计四院副院长。长期从事暖通空调设计与工程咨询工作,参与负责完成10余项大型工程项目,获国家与地方各级奖项20余项。

在大阪世博会中国馆项目中,我经受了专业与协作的双重淬炼。世博会的“10度大温差末端”“无独立空调排热设备”的系统要求与中国馆复杂的建筑空间设计,要求暖通系统设计需要在技术实现与艺术呈现间精准平衡。我需要在解决空调温湿度控制、建筑、精装和展陈匹配度等技术问题的同时,兼顾设备订货衔接、成本控制适配、施工周期匹配、现场变更响应等事宜,还要面对日本消防规范、产品标准、施工工艺、通用材料等地域差异带来的技术挑战。重重困难下,暖通技术方案历经多轮迭代、层层蜕变,通过大温差、多级泵等技术创新,在技术可行性与现实条件间反复磨合。在这一过程中,暖通设计既要以扎实的专业功底为核心支撑,更要秉持开放协作的态度衔接各方资源,才能让暖通系统在中国馆中完美实现,绽放出科技赋能与人文适配的双重魅力。

——曹源

张文北

中国馆全过程咨询项目电气专业负责人

张文北,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建研院建筑设计院副总工程师。从事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与工程咨询20余年,参与负责完成15项大型工程项目,获国家与地方各级奖项20余项。

作为项目电气专业负责人,面对中日规范、工作职责界面划分、电气产品的巨大差异,我们通过组建专项技术攻坚组、反复开展规范对标论证、定制化适配电气产品方案,实现了中国馆的完美呈现,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与国家形象。在中国馆项目中,团队的高效协作成为项目能够如期完成的关键,也让“中国效率”在专业领域得到生动印证。中国馆的建造实践成果卓著,为我们日后开展海外工程、承揽全过程咨询管理、EPC项目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张文北

刘子兵

中国馆全过程咨询项目总监理工程师

刘子兵,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一级建造师、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建研院建筑设计院全过程咨询中心项目经理。长期从事项目管理咨询工作,拥有20余年项目管理实战经验,参与负责完成10余项重点工程项目,获国家与地方各级奖项5项。

2024年1月进场组织实施到今年10月闭幕后主持拆除,回首在大阪世博会中国馆项目的近两年时光,我经历了一段极为完整且艰辛的旅程。这不仅是建造一座场馆,更像亲手培育一个“生命”,见证它从图纸跃然而出,辉煌绽放,直至最终圆满谢幕。面对陌生的日本市场规范、潜在的文化差异与语言壁垒,建设进度的压力时刻相伴。我们如同在迷雾中架桥,每一步都需反复推敲、跨文化沟通,而正是团队不懈坚守与匠心,一次次突破难题、取得进展。当今年10月再度回到馆内组织拆除工作,抚过每一处构件,往昔奋斗场景历历在目,心中虽有万般不舍,但更多是平静与自豪,我们不仅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形象,更在极限压力下,完成了一次跨国工程的卓越交付,这段经历将为我的职业生涯绘出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刘子兵

周学凤

中国馆全过程咨询项目造价工程师

周学凤,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一级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一级建造师,现任中国建研院建筑设计院全过程工程咨询中心造价工程师。长期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参与负责完成8项大型工程项目。

中日两国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差异很大,这对中国馆项目的造价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熟练掌握日本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及中国财务审计原则,且需要融会贯通。接到中国馆造价任务后,我马上着手收集日本工程造价管理相关规范,学习日本计价规则,与日本合作设计单位组织多轮沟通会,就项目建造过程中的成本问题进行充分商讨,熟悉每份资料、掌握每个数据,对项目造价的每一项核算、每一个成本调整做到有据可依。回首这段在造价领域的学习与成长历程,我收获颇丰。在专业知识方面,我对中日造价体系的理解已经从最初的懵懂无知,转变为能够深入剖析其差异,并熟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我不仅掌握了两国造价体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技巧,还对整个造价行业的发展趋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周学凤

贺紫瑶

中国馆全过程咨询项目展陈负责人

贺紫瑶,工程师,长期从事建筑、室内及展陈设计和管理等相关工作。参与负责完成9项大型工程项目,获国家与地方各级奖项4项。

在大阪世博会中国馆项目中,我主要负责室内与展陈设计,并承担管理任务,全程参与从室内及展陈概念设计、施工建设到后期运营、拆除回运的全过程咨询。面对中日标准差异、语言沟通障碍等多重挑战,我与团队一起迎难而上,全力保障中国馆以高水平、高品质的姿态亮相世界舞台,向全球展现新时代中国形象。目前,中国馆已圆满闭馆,并荣获国际展览局颁发的大阪世博会大型自建馆展示金奖。这段攻坚克难的工作经历,不仅是我职业生涯中一座极具分量的里程碑,更锤炼了我的全局视野与攻坚能力。它所沉淀的经验与信念,将成为我未来应对一切挑战、持续向前的坚实基石与不竭动力。

——贺紫瑶

陈柱军

中国馆全过程咨询项目精装设计师

陈柱军,现任中国建研院建筑设计院设计六院精装设计工程师。长期从事精装修工程设计及现场管理,参与负责完成8项重点工程。

作为一名参与大阪世博会中国馆精装设计的工程师,我对整个设计过程深有感触。面对中日标准差异的挑战,精装团队通过创新克服困难,与其他团队一起协作,采用可逆设计和BIM数字化技术,彰显了中国建造的专业实力。在中国馆项目的现场协调与管理工作中,我通过解决跨部门协作、突发施工问题,实现了技术统筹与应急处置能力的双重提升,更在工期紧、标准高的建设过程中,亲眼见证了“中国速度”背后的高效协同以及“中国质量”里对每一处细节的严格把控。

——陈柱军

(供稿:黄璞  编辑:曹博)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0-30 12:03:41